手机网站

Copyright © 江西星火农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9001800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南昌

公司地址: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国家现代农业园内  E-mail:jxxhnl@163.com
电话:0795-3541806

 

重要公告
公司新闻
农林知识
茶油百科

油茶科普文化长廓

分类:
农林知识
发布时间:
2019/04/02
浏览量
  油茶( Camellia oleifera  Abel),属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 Camellia L .)植物,为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有 2300 多年的栽培和利用历史,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与乌桕、油桐和核桃并称为我国四大木本油料植物。
 
  目前,我国油茶面积约有6550万亩(截至2017年底),油茶籽年产量216万吨左右,年产茶油约64 万吨,产值约 270亿元。中国油茶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 14 个省(市、区),其中江西、湖南、广西三省(区)占到全国总面积的 76.2%。
 
 
(一)油茶生产起步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始于上世纪 50 年代。建国前,我国油茶生产处于半荒芜状态。建国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油茶生产和其他各项建设事业一样,得到迅速发展,分到土地的农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大力发展粮棉油生产。在原政务院《关于发动农民增加油料作物生产》的指示下,各省林业部门制定了各项政策,组织山区群众发展油茶。这一时期,群众发展油茶的积极性很高,对大面积荒芜的油茶进行了垦复,产量逐渐上升,1952 年全国茶油产量为 5 万吨,1956 年茶油产量达到 8 万吨,比建国初增加了一倍。1958 年,全国的油茶产量达到了一个高峰。
 
  这一阶段,我国经济落后,物质匮乏,科技水平低,油茶生产处于原始耕作状态,油茶造林分散,苗木大多为实生苗,经营管理主要靠“人种天养”,以致油茶产量低,平均每亩茶籽产量只有 10 公斤左右,茶油产量 2.5 公斤。这是一个粗放经营的低水平生产时期。但是,油茶生产同大力发展的粮棉生产一样,同样为国家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缓解了国家食用油不足的困难。
 
(二)油茶生产恢复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为上世纪 60~70 年代。1958 年以后,受公社化运动和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油茶生产出现滑坡,产量下降。到60 年代中期,全国掀起了大面积营造油茶林基地的群众运动,昔日的荒山变成了大片油茶林。十年动乱,油茶生产受到严重的影响,茶山荒芜,产量又一次大幅度下降,1976 年产量退到建国初期的水平。从 1976 年开始至 1979 年,国家专项拨款 1亿多元,用于建设以木本油料为主的基地,推动了新林营造和老林改造,油茶林面积迅速增加,产量稳步上升,“六五”期间油茶籽的产量比“五五”期间增长了 23.8%,茶油产量达到 11 万吨。
 
  这一时期,土地和山场归集体所有,虽然油茶生产有起有落,但是,由于油茶种植面积扩大,地块相对集中,抚育管理水平得到较大提高,特别是油茶科研的加强,油茶示范场的建立,油茶优树和农家品种选育在生产中得到普遍应用,产量也获得较大幅度的增加。然而,产量的提高并没有给广大农民带来经济上的实惠,加上茶油加工产业落后,大规模的油茶基地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使得油茶产业发展缓慢,效益低微。
 
(三)油茶生产平稳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为上世纪 80~90 年代。进入 80 年代以后,更多优惠政策被落实,新品种新技术逐渐推广,油茶产量逐年增加,出现了不少高产典型,全国油茶林面积比建国时扩大了 50%,一度达到 6000 万亩的历史最高水平。之后,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和比较效益低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油茶生产再次跌入低谷,不少立地条件较好的油茶林,被改种比较效益好的果树或其它经济林、用材林,油茶面积下降。90 年代初开始,油茶低产林改造被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重点项目,加大了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和良种化的推广应用,并给予一定的经济扶持,油茶生产有所回升。到上世纪末,由于油茶面积稳中有升,虽然单产没有明显的提高,全国茶油年产量还是稳定在 13 万吨以上。
 
  这一时期,广大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重新回到农民手中,加上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利益为目标的商品生产在农村得到充分体现,哪样商品赚钱就生产种植哪种商品,在解决了温饱之后,油茶的发展才在农村得到重视。首先发展起来的是油茶良种繁育,全国油茶良种繁育协作组在湖南、江西等省选育出大量优良农家品种并进行了区域性试验。但是,由于油茶优良品种繁育基地建设滞后,其推广应用工作发展缓慢,低质、低产油茶林仍占据着主导地位,难以形成高产油茶林基地。同时,茶油产品生产企业规模偏小,加工技术落后,深度开发能力受到限制,以致油茶产业仍处于低水平徘徊局面。
 
  总之,我国油茶产业几起几落,长期在低水平上徘徊,始终没能走出低水平、低效益、低产能的发展圈子,与油茶生产经营及其管理体制机制性障碍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制约瓶颈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油茶良种选育没有从根本上得到突破性进展和产生质的飞跃,少数省经过努力虽然选育出一些适宜当地生长的优良品种(系),因受资金的限制,在生产中推广和应用缓慢;二是鼓励和扶持政策措施不到位,林地权属不稳定,生产经营主体不明晰,推动力不足,难以充分发挥林农的生产积极性,以致大多数油茶林处于自然生长状态,生产力低下,既形成不了规模生产,也无法产生规模效益;三是各级政府财力有限,对油茶生产投入严重不足,又没有形成常态的油茶建设扶持资金,致使前期投入要求较高的油茶生产难以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的经营水平。
 
 
油茶品种:长林系列品系主要特征
良种名称:长林3号
所属物种:油茶 Camellia oleifera
良种编号:国S-SC-CO-005-2008
辩识特点:长势中等偏强,枝条稍开张;果实中等偏小,色泽偏黄,

 

油茶科普文化长廓

 

果实有尖头。叶近柳叶形,枝条细长散生,发芽晚。
 
良种名称:长林4号
所属物种:油茶 Camellia oleifera
 
良种编号:国S-SC-CO-006-2008
辩识特点:长势旺,枝叶茂密;果桃形,青带红;叶宽卵形。

 

油茶科普文化长廓

 

良种名称:长林18号
所属物种:油茶 Camellia oleifera
良种编号:国S-SC-CO-007-2008
 辩识特点:长势旺,枝叶茂密;果球形至橘形,红色,俗称大红袍;叶面平,花有红斑。
 
 
良种名称:长林40号
所属物种:油茶 Camellia oleifera

 

油茶科普文化长廓

 

油茶科普文化长廓

 

良种编号:国S-SC-CO-011-2008
辩识特点:枝条粗壮直立,叶宽卵形;果球形,皮红色。
 
良种名称:长林53号
所属物种:油茶 Camellia oleifera
良种编号:国S-SC-CO-012-2008
辩识特点:树体矮壮,粗枝,枝条硬,叶子浓密;果梨形,黄带红。

 

油茶科普文化长廓

 

油茶作用
 
(1)供榨油:油茶籽含油量丰富,且油品上乘,因此广泛用于制油脂。
(2)作饲料:榨油后的茶饼营养价值较高,经脱去溶血性的皂苷后可以用作饲料。
(3)综合利用:油茶蒲、油茶籽壳中都含有较多的多缩戊糖,因此可以提取糠醛。油茶浦中含有较多的木质素,可以用来培育食用菌。
 
2、油茶籽油的用途
 
  除了食用以外,由于含有大量油酸,被医学上用来辅治高血压、肥胖病。由于它的碘价较低,利用比其他液体油脂稳定的特点,可用于食品工业,以提高食品营养价植、货架期和风味。用油茶籽油来煎炸食品,比其他食用油有更佳的效果,颜色鲜黄,香酥可口。
 
油茶科普文化长廓茶油功效:
古籍记载:《本草纲目》记载:“油茶籽油性寒凉,味甘平,有润肠通便,清热化湿,润肺祛痰,利头目。” 《农息居饮食谱》记载:“茶油烹调,日用皆宜。蒸蒸食之,泽发生光油最为轻清,故诸病不忌。” 《纲目拾遗》记载:“茶油可明目亮发、润肠通便、清热化湿、杀虫解毒。”
 
油茶籽油特点:
1、 天然原料,远离“三废”污染源;
2、 采用传统物理压榨工艺,无任何化学残留;
3、 不含胆固醇和黄菌霉素;
4、 不饱和脂肪含量高达85.2-95.8%;
5、 富含钙、铁、锌等微量元素;
6、 含茶多酚、总黄酮保健成份;
7、 人体必须脂肪酸比例最接近国际营养标准比例(4:1)的要求,与母乳相仿,最易于人体吸收。
 
  油茶籽油的主要成份是油酸和亚油酸为主的不饱和和脂肪酸,其含量达90%以上,油酸含量超过80%,极易被人体吸收。
 
  据研究,油茶籽油对人体心脑血管、消化、生殖、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都有很好的调节作用,长期食用,对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肥胖症等疾病有明显改善。
 
  用油茶籽油煎炸食品,颜色鲜黄,味香可口,是烹饪食品、加工罐头、制作人造奶油的高档油料。
 
  油茶籽油因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E、D、K和其它抗氧化剂,所以在医药美容保健方面表现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