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属于山茶科,山茶为常绿小乔木或灌木,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也是我国最古老的木本食用植物油之一,其生产和发展的历史悠久,距今有2300年以上,历属皇家贡品。
一、山茶油的历史
1、山茶油的历史典故
《彭祖救尧》中记载,相传三皇五帝时,中原水患十室九空,哀鸿遍野。尧为帝君,心怀天下百姓,终日巡四野,三通家门而不入。日复一日,终于积劳成疾一卧不起。百姓为之牵肠挂肚,彭祖闻之星夜赶赴。此时尧已然奄一息命悬一线。彭祖依己养生之法亲下厨做了一道雉鸡汤。尚未送至榻前,尧已遥闻香味,说来亦奇,尧居然能一跃而起一饮而尽瞬间痊愈。自此尧每日必饮此法烹制雉汤。虽日理万机却百病不生,一时传为美谈并流传至今。雉非罕物,配料玄机便集中在彭祖一秘方上;彭祖养道曾记载:“帝食,天养员木果籽”。所谓果籽即今之茶籽也;彭祖深谙茶籽之强身去虚之功效,才使尧起死回生;尧帝在位七十年,终于118岁。自此彭祖茶籽煲汤救尧帝典故开始影响中国御膳养生文化。
据公元前三世纪的《山海经》记载:“员木,南方油食也”。这里所说的“员木”即油茶,可见我国民间当时就开始取油茶果榨油以供食用。
刘邦食茶油疗伤,楚汉之争,汉高祖刘邦受伤,后食茶油,食之伤愈体健,遂封为宫廷御膳。此后的公元前202年,刘邦遣大将陈婴平定江南,陈婴勇猛作战,可在一役中受伤,大军不得不在官山(今宜春市宜丰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带安营扎寨。当地居民奉上粮草及当地特有的野生茶油,而陈婴食后不出十日伤愈体健,大获全胜。
相传元末年间,朱元璋被陈友谅军队追杀到建昌(今江西苑溪村)的一片油茶林,正在油茶林中采摘的老农见此状况急中生智把朱元璋装扮成采摘油茶果的农夫,幸免一劫,朱元璋深切的称老农为救命老表。老表见朱元璋遍体是伤,用茶油帮他涂上,不几天朱元璋就觉得身上的伤口愈合、红肿渐消,于是他高兴地称此油茶果是“上天赐给大地的人间奇果”。后来他在老表家休养一段时间,便秘又有好转,得知这是每天吃茶油的缘故。从此,朱元璋与茶油结下了不解之缘。朱元璋统一天下后,将江西茶油封为“御膳用油”。因明朝皇帝对茶油的喜好和重视,各大神医对茶油进行了深究。后来江西把苑溪村茶油当作上等贡品进献于朝廷,皇帝大悦,并赐封为“御膳奇果汁,益寿茶延年”,足可显示享用茶油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茶油的食疗作用:“茶油性偏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主治肝血亏损,驱虫,益肠胃。明目“又云”茶籽,“苦含香毒,主治喘急咳嗽,去病垢”。《纲目拾遗》、《农政全书》中也有类似记载。
《天工开物》中明朝宋应星赞其“油味甚美”。天工开物中的油味甚美指宜春茶油。
《农息居饮食谱》记载“茶油烹调肴馔,日用皆宜,蒸熟食之,泽发生光,诸油惟此最为轻清,故诸病不忌。”
2、国家领导人重视油茶产业
毛主席对油茶怀有很深的感情。1956年,毛主席说:“要大抓木本粮食,大抓木本油茶,建设炸不烂的油库。”
1958年12月,周恩来总理亲笔签发国务院奖状“奖给江西宜春(油茶)为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
1971年3月,周恩来总理主持召开全国棉粮油会议,听取各方面意见,研究怎样建设“炸不烂的油库”。周总理曾向常山代表于耐毅询问常山油茶生产情况。当年10月,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特地派摄制人员赶赴浙江省常山县,拍摄了新闻专题《摘油茶果》,并在12月的《新闻简报》上播出。
2008年9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上指出:发 展油茶等木本粮油产业兼具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我国山区面积广,宜林荒山荒地多,发展油茶等木本粮油生产、广辟食物来源的潜力巨大。要把发展油茶等木本粮油产业,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的重要举措来科学谋划,作为有效利用国土资源、繁荣山区经济的重要途径来大力推进,作为推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促进林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工作来具体部署。
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西省代表团审议时,特意关注江西的油茶产业扶贫工作。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人大十三届二次会议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后,会见人大代表时指出:“茶油是个好东西,我在福建时就推广过,一定要把这个产业做强做大”。
二、茶油的功效及其价值
茶油(山茶油)是从油茶树种子中获得的植物油脂,是我国最古老的纯天然木本食用植物油之一,也是国际粮农组织和国际营养协会首推的卫生保健植物食用油,被誉为“油中之王”。
1、茶油营养成份丰富
经测试,茶油主要成份中,以油酸为主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并富含维生素E、茶多酚、甾醇、角鲨烯等营养因子。研究表明,角鲨烯与黄酮类物质有着极佳的抗癌作用。茶油还能为人体提供钙、铁、锌等微量元素,被医学家和营养学家誉为"生命之花"的锌元素,含量是大豆油的10倍。
2、茶油药用价值高
茶油色清味香,食用后容易消化, 还能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具有降血脂、软化血管、抗衰老等保健价值,对多种疾病具有抗抑作用。
《中国中医药大辞典》记载,经常食用山茶油对肥胖症等疾病有明显的食疗作用;山茶油对预防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具有良好效果;山茶油可以促进内分泌腺体激素分泌,有助于婴儿大脑及骨骼发育;山茶油能防治神经功能下降;山茶油可促进产后妇女身体复原。
《中国药典》(1995年版)将茶油作为药用油收载,茶油因其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内服、外用都有很好的效用。
《中国医药宝典》记载,山茶油外用可治疗癣疥、防蚊虫叮蛟、除疣、防晒去皱等。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山茶油与皮肤的亲合性好,有较好的渗透性,易于被皮肤吸收,涂抹山茶油有助于改善肌肤;洗发后抹上适量山茶油,不仅能滋养头发,还具有杀菌止痒、防脱发的功效。另外,山茶油对290-320 nm的短波紫外线有一定的吸收作用,用山茶油护肤还可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施榕教授在“茶油对2型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患者干预效果的研究”中表明,茶油中含有较高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对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有明显的降低作用,还有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指标。茶油对糖尿病能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较橄榄油而言,茶油中含有橄榄油不具备的特定生理活性物质-茶多酚和山茶甙。美国国家医药中心实验证实,茶油中的茶多酚和山茶甙对降低胆固醇和抗癌有明显的功效,抗氧化,耐贮存。茶油的分子结构比橄榄油还要细,所以使用时不用担心副作用。德国的《妇女》双周刊曾以《茶树油的秘密》为题刊登了澳大利亚人用茶油防治感冒、支气管炎、嗓子痛、扭伤、割伤、毒虫叮咬引起的疮或疮疹等诸多病症,把茶油说成了"灵丹妙药"。
3、 油茶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
油茶作为经济林树种之一,表现出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发挥了其特有生态和社会效益。
(1)经济效益高。油茶树收益期一般可达50-80年,从第8年进入盛产期后,茶油产量可达600kg/hm2以上,按市价120元/kg计算,产值可达到72000元/hm2,除了前期投资投入较高外,后续投入不多,效益明显高于湿地松等树种。随着国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每年茶油的需求越来越大,茶油价格也越来越高,且这个价格趋势将不会改变,是一个朝阳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2)生态效益强。发展油茶产业不与粮争地,不与棉争田,不仅是油料作物,还是很好的荒山绿化树种。油茶根系发达,枝繁叶茂,四季常青,耐干旱贫瘠,不怕霜冻,少有病虫害,在南方红黄壤土地治理中被广泛应用。油茶还具有较好的防火隔离作用,科学配置适生树种,既能绿化荒山、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还能修复生态。因此,油茶既是实实在在的金山银山,又是看得见的绿水青山。
(3)社会效益好。油茶主要栽培区基本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是这些地区最具特色的林业资源。发展油茶产业,增加山区农民收入,是振兴乡村经济和精准扶贫有效途径。在油茶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能够极大的吸纳贫困户等闲散劳动力,缓解就业压力,符合“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的扶贫策略,是长效生态扶贫产业。